與此同時,又有一組數據表明了浙江的尷尬:目前,全省現有森林面積9071萬畝,總蓄積2.65億立方米,但珍貴樹種總面積只有211萬畝,總蓄積115萬立方米,零星分布於自然保護區和國有林場。在新的市場需求和貿易形勢下,這點數量的樹木儲備遠遠不足。
在浙江西部,我們探尋到一片林木的價值。龍游縣林場1965年栽植的紅豆樹片林,目前有成材植株65株,平均胸徑31厘米,心材材積達到31.7立方米,占到總材積56.3立方米的56.4%,據初步估算,該片林價值可達600萬元。
在浙江中部,我們又為一株樹的生命和價值所驚嘆。諸暨市趙家鎮榧王村的“香榧王”,壽命已經有1300多歲,依然鬱鬱葱葱,生命力非常旺盛,每年青果的產量,仍可達到500公斤,年銷售額達到10萬元。
“蓄寶於山,藏富於民”,是這項行動的直接目的,省林業廳副廳長楊幼平說,據測算,珍貴樹種的單位面積產值和利潤,是鬆、杉、桉等一般用材樹種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經濟效益極為顯著,是發展林業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他還說到,珍貴樹種材質特殊,加工產業鏈長,儲備和增值空間大。我們可同步推進珍貴用材建設,形成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珍貴用材林產業發展新格局,有利於地方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山區經濟發展。
種出風景 美化城鄉
桐鄉烏鎮,以和為美,聞名於世。悠悠小河畔,大葉櫸、香樟成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它向世人展示的江南水鄉風貌里,樹,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浙江,這本該是稀鬆平常的風景。然而,上世紀50年代,全國大煉鋼鐵,那時的浙江,砍伐了很多粗壯的樹木,用來燒炭煉鋼。改革開放後,浙江中西部地區興盛種木耳,起初皆以砍伐闊葉林木為原材料,大批原始的珍貴林木遭到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