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日上午,杭城下起春雨,掃墓的群眾在杭州南山陵園向故人獻上鮮花。 |
文明祭祀 貴在有心
清明時節,氣清景明。對阡陌縱橫的農業中國來說,清明是擁抱春天的一個節氣;而對仁義孝悌的道德中國來說,清明是慎終追遠的一場祭掃。祭祀祖先,飲水思源,聊表思念,同時激勵自己不斷進取,這一溫情脈脈的民族傳統,代代相傳。
這兩天,全省各地開展綠色祭掃活動,新風撲面而來——在杭州主城區的各大陵園,煙熏火燎的情況不再,鮮花、盆栽代替了元寶與紙錢;衢州、長興、北侖、海寧等地,用鮮花置換祭祀者手中的鞭炮與紙錢;還有人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通過發一段文字、點一根“蠟燭”、獻一束“鮮花”寄托哀思;或是以詩賦、音樂、家庭追思會祭奠,林林總總的文明環保祭祀形式,值得點贊!
文明祭祀,讓追思更悠遠。在先人的墓碑前悄然獻上一束花,表達哀思,感悟生命,盡享精神上的一份寧靜;無需任何新潮祭品,但可以在心裡為他們默默祈福,感念他們的撫育,聆聽內心良知的深切召喚。在熙攘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從未有機會這麼接近逝者,惟有默默悼唁,才是對他們最恰當的緬懷與思念。
祭祀,本身就是一種文明。用播放音樂代替放鞭炮,既節約開支又減少污染;為逝者種下一棵綠樹,不僅寄托了哀思,還為世界增添了一抹綠色;輕點鼠標,獻上虛擬祭品,永不會造成火災隱患……清明本身就是清淡明智的意思,清亮、淡泊才是清明節最基本的底色。在懷念先人之餘,生者更應以心靈上的虔誠和對祖先美德的延續、傳承,作為清明節裡最溫情的祭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