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反問並非個例,在從事傳統製造業的浙商中,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想法。所謂窮則變,變則通。改革開放初期的浙江,走出了一批“走遍千山萬水,歷經千辛萬苦,道盡千言萬語,想出千方百計”的浙商。他們的努力,帶動了浙江快速發展,改革開放前30年浙江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3.1%,僅次於廣東。
這一代浙商為如今的浙江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將來一段時間內還將是浙江經濟的頂梁柱。換句話說,浙江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變量也在他們。雖然今天浙江不乏“老而彌新”的模範,但從整體上看,這一代浙商正是當下轉型升級最困難的群體。不會轉型、不敢轉型,甚至乾脆不想轉型,正是這一代浙商的最大困惑。
有專家坦言,讓老一代浙商轉型確實有點難,但並非沒有出路。浙商群體過去幾十年通過傳統產業發展積累起來的豐厚資本,在當下可通過完善的金融政策激活,讓老資本和新技術成功嫁接,從而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不妨看一些案例——
杭州蕭山區從事化纖、紡織行業的永盛集團,在2004年傳統產業還紅火時,投資創辦了杭州先臨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先臨三維已成為國內3D打印行業第一股。
“頭些年花了不少錢,差點堅持不下去,如今看來這步棋走對了。”永盛集團董事長李誠說。
位於諸暨的浙江萬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汽車零部件起家,如今正瞄准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等領域,在家族中的年輕人的主導下,今年6月初成功入股汽車輪轂電機系統研究開發的領導者Protean,成為第二大股東。
兩家傳統企業,一家通過發揮資本優勢,投資新興領域,順利轉型升級;一家通過有知識、有抱負的“創二代”和有資本的“創一代”完美結合,順利跨過升級坎,進入二次創業階段。這不失為老一代浙商實現轉型升級的可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