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幹區舉全區之力,破釜沉舟,扛起和睦港治水大旗。區委區政府定下“三步走”戰略:截污先行,抓住關鍵點;綜合治理,打好組合拳;全面拆違,截斷污染源。
和睦港相關單位工作人員和居民們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黑臭河”這個帽子怎麼才能摘下來?居民長期的生活習慣如何才能扭轉?
控源頭。對周邊社區進行截污納管統一改造,全面消除和睦港幹、支流排污口296個,截斷入河污染21960噸/日,實現幹、支流污水零直排。
治沉屙。創新“5+X”河長制,首推“河長固定活動日”,打造“河長引領、部門參與、全民聯動”的組織模式,使治水深入人心、護河成為常態。
“剛開始治水時,總有居民問我們:這麼長一條河,這麼多支流,你們幾個幹部當河長,管得過來嗎?”和睦港區級河長、江幹區副區長沈燕俊說,經過不斷探索,和睦港流域綜合治理工作點面結合,逐漸推開,一步步發動群衆參與進來。
治水“1.0版”——“一河一長”制,設區、街道、社區三級河長;治水“2.0版”——“治水五人組”制,增加河道警長、民間河長聯動;治水“3.0版”——“5+2”綜合治水團隊,把河道保潔員、河道觀察員也納入其中。
從那時起,一面“和睦港治水團”的鮮紅旗幟,時常飄揚在河岸上空。居民陳天榮加入了橫四港民間河長的隊伍。無論刮風下雨,他每天都要在河岸邊來回走三遍,看到有人扔垃圾勸一下,見到有垃圾漂浮撈一下,舉手之勞已讓他養成了習慣。
“叫一聲’河長’,感覺身上多了份責任。”陳天榮就像一雙“眼睛”,關注著河道的一點一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