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偉燕,快遞我拿走了,謝謝!”每天上午8點,浙江常山縣輝埠鎮石姆嶺村的嚴偉燕都會准時到村便民服務中心上班,為村民辦理各項事務。便民服務中心門口張榜公布的“村級便民服務事項”,細細一數多達28項,此外還有21項“村級公共服務事項”。“雖然壓力大一點,但能讓村裡鄉親方便開心,付出多些也值得。”嚴偉燕微笑著說。
衢州日報報道,石姆嶺村有1500多人口,沒有“便民中心”村務員坐班前,村民辦事跑腿找幹部,村主要幹部也嘆精力有限窮於應付。2007年開始,常山縣以“三民工程”建設為契機,由點到面推進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試點,截至2011年6月,全縣已實現了村級便民服務全覆蓋。但在實際運行中,工作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業務不熟,許多甚至連電腦、複印機、掃描儀等辦公器材也不會使用,且大多工作人員為兼職,難以保證“全天候”服務。
如何解決服務群衆的最後“一納米”?從去年開始,常山探索推行村務員制度,由縣行政服務中心等單位牽頭,各相關職能部門、鄉鎮(街道)聯動,在實行村幹部輪流值班的基礎上,整合資源要素,實行“多員合一”的村務員固定上班制,聘請專人專職從事村務管理、民情檔案、金融服務以及村級代辦工作。便民中心統一標識標牌、服務內容、裝修標准、坐班時間,讓群衆在家門口享受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目前已在輝埠、球川、白石、紫港、金川等鄉鎮(街道),建立了100餘人的村務員隊伍。2017年將爭取實現村務員全覆蓋。
“我們村的村務員文化好,責任心強,選她群衆放心。”輝埠鎮鴨塢村村支書邱和平說。作為鴨塢村專職村務員,今年35歲的夏小芳,有著企業工作經驗,為了方便村民辦事,她幾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中心工作上,周六周日也照常上班服務。為提高業務技能,她經常參加鎮裡組織的各項培訓,平時自己也下功夫摸索學習,現在已成為各村的村務員老師。為便民配套,她還為村裡建了黨員微信群、幹部群、婦女群等。邱和平說:“有了村務員這樣的‘總理’幫手,我可以集中精力為村集體幹點事了。”
常山縣行政服務中心負責人相告,為了讓村民不出村辦得了事,辦得好事,他們對辦理事項不斷擴面,目前村裡已經可以代辦與群衆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50餘項,70餘項行政審批業務可通過村務員,實現“即辦、代辦、領辦、約辦”,保證農民群衆的事按時辦結。交通違法罰沒款收繳、個人社保信息查詢等10項便民服務已實現全程網上辦理、快遞送達。目前村裡可辦理水電費繳納、網上掛號等20餘項公共服務。今年以來,全縣各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共為群衆提供咨詢、代辦事項10萬餘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