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黃坦人在依靠養豬致富的同時,也將大量畜禽排洩物及生活污水,直排進位於珊溪水庫上游的黃坦坑河道內。“2011年到2012年間,黃坦坑水質達到歷史最差。”縣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必須有所作為,絕不能再讓污水流入溫州‘大水缸’!”
2013年起,文成在全面清理河道垃圾、淤積泥土和河岸雜草枯枝等的同時,又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新一輪畜禽業整治工作。其時,庫區仍有生豬18萬頭,遠遠超過2.26萬頭的環境限制容量。整治的矛頭,直指趙漢達這位養豬大戶。
“養了十來年的豬,一下子都要關掉,說不心疼誰信?”趙漢達坦言,由於他的飼料生意採用的是先供貨、再收錢的模式,2012年底時賒欠在外的飼料款項高達940萬元。其他一些養殖戶聽說他要帶頭拆豬棚,揚言拒不歸還貨款,而許多生豬採購商也趁機壓價。
雖遭遇多重壓力,但經過當地政府一次次登門拜訪、闡明利害,終於讓他下定決心不再養豬。2013年3月,大型挖掘機開進趙漢達的養殖場,一間間豬棚轟然倒下,黃坦全鎮的生豬養殖業也隨之得到整治。珊溪水庫的岸上污染,因此得到及時遏制。
保護與發展間
尋找結合點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應當如何化解?文成嶨口鎮正在用實踐回答這一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