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近日,記者再訪曾以農民自費造城之舉揚名海內外的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發現這座“農民城”魅力依然,正圍繞“建成現代化新生城市”目標,開始新的跨越。
新華社報道,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熱鬧擁擠,是記者在龍港鎮見到的直觀印象。這座當年主要依靠民間力量建設起來的新城,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集聚近50萬常住人口,其城市化規模和檔次並不遜色於一些中小城市。
龍港崛起的動力,主要來自農民的“城市情結”。1984年,龍港建鎮初期,只是鰲江江畔的小漁村,一條坑坑窪窪的老街,幾千人口。當時,第一任鎮黨委書記陳定模面對未來龍港發展之路,通過《溫州日報》發布:誰願意拿出3萬元人民幣,誰就可以進龍港鎮建新屋。這吸引了眾多農民湧入龍港,在鎮政府簡陋的“歡迎農民進城辦公室”辦理落戶手續,由此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自費造城實踐,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鄉村城市化的傑出代表”。
一些龍港鎮幹部介紹,龍港以拓展城鎮建設帶動產業集聚,1994年,全鎮的綜合經濟實力躍居溫州全市鄉鎮第一。之後,龍港鎮相繼被全國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印刷城”“中國禮品城”“中國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實現了從“農民城”向“產業城”的跨越。
逐漸“長大成人”的龍港鎮,“小馬拉大車、大腳穿小鞋”的體制機制問題也日益凸顯。這些年來,各級各部門不斷推動以龍港鎮為代表的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著力破解“成長的煩惱”。蒼南縣委常委、龍港鎮委書記陳為來說,2010年龍港躋身浙江省首批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2014年又成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為數不多的試點鎮之一。
記者了解到,目前龍港從進一步激發特大鎮發展潛力出發,積極開展和推進實施“大部門”制和“市管社區”等體制機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