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後,在外掙了錢的村民陸續回村裡重建老宅。“我們家那個時候還沒有經濟條件重建,到了2006年那會兒想要重建了,跟村裡報批卻已經不允許自行改動老宅了,要等村裡統一規劃安置。”
或許可以用“緣分”來形容,雖然沒趕上曾經那一撥回村自建老宅的浪潮,方家卻因禍得福地住上了“最美回遷房”。
說到村裡造這批回遷房的初衷,場口鎮城建辦主任章明成表示:“首先是太多村民向村裡提出要重建老宅,但是土地指標不足,原村莊房屋建設密集,已無多餘空間新建房屋,更重要的一點是,東梓關村北面臨著富春江,村裡有80幢明末清初的歷史建築,自然和人文條件都好,如何在發展村莊的同時延續村莊傳統風貌,形成自身的特色,恰好也是場口鎮領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東梓關村入口處的“美麗鄉村 設計先行”,還是鬱達夫手跡。
於是,在2013年後,場口鎮東梓關村歷史文化古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工程提上日程,與此同時,建造杭派民居示範點的安置計劃也開始進行,選址村南一片農田,共向39戶村民徵地25畝,並邀請了gad·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來完成屬於東梓關村的“美麗鄉村”設計藍圖。
從2014年5月正式動工,到2016年8月,東梓關村核心長塘周邊39幢古建築整治改造以及46幢杭派民居回遷房相繼完工。2017年1月,隨著項目總設計師孟凡浩的微博組圖一經公開,驚艶了世人。
東梓關村書記許時新告訴記者:“這次住上回遷房的46戶村民主要來自四類安置,分別是三江兩岸和村核心區整治拆遷的村民、土地征用符合條件的村民,以及村裡的無房戶及住宿條件困難戶。而這還是一期,今年二期工程也將啟動,規劃已經有了,後續還會繼續安置和整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