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上最嚴環保執法、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控再到“五水共治”“河長制”,梳理這些環保部給浙江點贊的關鍵詞,不難發現,從2013年浙江啟動“五水共治”至今,浙江收獲的,是整套環境保護、建設體制機制的成功探索,並為全國提供了許多“浙江經驗”。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改造浙江河道污染?浙江壯士斷腕,啟動“五水共治”,大量淘汰低小散、高污染、高能耗企業。但是河流千萬條,治水萬千難,載體和抓手在哪裡?浙江創新實施“河長制”,由此保障治水工作踏實落地。這是浙江在治水上,給全國帶來的參考和啟示。
努力治水的同時,浙江從法制的層面,加強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力度。特別是結合全國最嚴環境執法行動,摸索出了浙江的“最嚴之路”。以諸暨為例,在提出打造全國最嚴環保執法縣市目標後,兩年多來,諸暨不斷摸索創新,實行“五個一律”保障鐵腕執法,協同公檢法紀加強執法力度,提升環保查處技術確保最嚴執法落地,實現了企業從不敢污、不能污到不想污的巨大轉折。
諸暨的這條“最嚴之路”,利用互聯網,打造在線監管平台,提升環保查處技術,打造“環保天眼”,就是一大創新探索。由此,從制度到技術,浙江不斷完善環境保護和建設機制。
今年,浙江“五水共治”又自我加壓,提出要提前三年,率先剿滅劣V類水。從剿滅最後的省、市、縣控劣V類水質斷面,提升水質,再到小微水體整治,都需要不斷深入實施“河長制”、繼續打造全國最嚴環保執法省份,從而向全省人民兌現“決不把污泥濁水帶入全面小康”的莊嚴承諾,也繼續為全國環境保護之路提供浙江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