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浙江日報報道,溫州城市書房滿足了群眾的文化需求,補上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塊短板。作為一種嶄新的公共文化服務形態,城市書房全面融入溫州市民的精神生活,成為這座城市新的文化地標。這種立足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探索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舉措,值得借鑒和學習。
窗外,車水馬龍,霓虹閃爍。窗內,燈火通明,一片靜謐。40歲的徐慧玲,正托著一本《人類簡史》,沉浸在紙張窸窣裡。一旁,幾個初三的學生,正低頭伏案,筆尖沙沙作響。
3月20日夜,熙熙攘攘的溫州鬧市,一間臨街的書房內,醉人的書香,溫暖的燈光,包圍著遨游書海的閱讀者。這是溫州市首家城市書房——縣前頭書房。
3年前,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人,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推出一項創新之舉:開出全開放、純公益、24小時不打烊的實體圖書館。此後,長明甌江兩岸的閱讀燈火,像一粒粒春種,播撒在城市文化的土壤中,拔節生長成城市居民心靈的栖息地。到2017年初,溫州市區已建成25家城市書房,共接待讀者161萬人次,外借圖書72萬册。溫州城市書房還獲得“浙江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十大創新項目”“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等榮譽。
2016年,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李國新參觀完溫州城市書房後,忍不住感慨:溫州城市書房是與小康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布局、環境和服務的轉型升級,提升了圖書館的社會地位,為業界提供了可複制可借鑒的辦館模式。
從一個地域文化現象,逐漸輻射各地,溫州城市書房引領多地城市文化新風尚。在省內,杭州、寧波等地開始推廣城市書房建設經驗,計劃到明年底全省建成100家城市書房。在省外,山東威海、江蘇揚州等10多個城市陸續啟動城市書房建設。
城市書房為啥這麼火?日前,記者來到溫州,在一家家城市書房中,感受溫州人如何經營著自己的“文化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