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杭州地鐵續建134公里,寧波地鐵續建110.74公里,溫州市域鐵路續建65.3公里,紹興城際鐵路開工15公里……今年以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在浙江開啟奔跑模式。在交通業內他們有一個別稱——“治堵利器”。今年是我省五年治堵的收官之年,浙江治堵工作正在全省上下的努力下跑出加速度。
浙江日報報道,2012年11月,浙江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省域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工程,向城市擁堵這一世界性難題開戰。時隔五年,浙江全省公交分擔率從2012年底的18.4%提高到2016年底的25.6%,人民群眾對城市交通滿意度從65.3%提升到86.7%,創造了規劃、建設、管理“三位一體”這一治理城市交通擁堵的“浙江樣板”。
五年來,全省各地致力於“織路網、打卡口、接斷頭”,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77條、780公里,新增68萬個停車位,推進279處舊小區停車和交通秩序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的補短板成效明顯。
浙江治堵打的是組合拳。在工作推進上,始終堅持規劃、建設、管理“三位一體”、綜合施治的治理思路,致力於打造一個無縫銜接、立體高效、多式聯運,具有高承載轉運能力的現代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在治堵的過程中,治理的手段也在不斷豐富。杭州市積極推進停車產業化,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頒發了全省第一本公共停車場整體產權證;嘉興市則採用PPP模式,引進社會資金5.3億元開發地下空間;而舟山市則拆除老城區機關單位舊辦公樓改造成公共停車場。
治堵用上了智能化裝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大數據、“互聯網+”思維,加強資源共享和系統應用開發,提高管理時效和管理精確度,引導市民高效便捷出行。如今,浙江省11市已發布城市交通運行指數,對城市交通運行狀態進行實時數據監測,繼續推進智能化公交運營調度系統,智能交通誘導、停車誘導系統和多功能城市交通公眾出行服務查詢系統等三大系統建設,深化大數據在交通行業的創新應用,讓老百姓享受科技治堵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