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感”一詞,詮釋著改革永恒不變的價值底色。
如何增強群眾改革獲得感?浙江的答案是:民心所向,施政所在。
溫州,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民間資金充裕,民間金融活躍,卻也存在投資難、融資難、監管難等諸多難題。
堵不如疏,疏不如導。2012年3月,溫州國家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正式設立。5年來,溫州已初步探索出金融風險處置、民間融資規範、金融服務實體、壯大金融組織、地方金融監管5條新路徑,縱深推進金融綜合改革。
特別在民間融資規範方面,打破民資進入金融業的“玻璃門”,溫州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已超400億元;推出全國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規《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促進民間借貸規範化、法制化;首創“溫州指數”,促進民間融資利率陽光化,在溫州及全國區域民間金融市場發揮交易價格的“指示器”和“風向標”作用……
我省各級黨委、政府不僅堅持問題導向,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而且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政府決策中來。
自溫州沿海岸線向北約150公里的寧海縣,民生實事代表票決制已實施10年。
群眾急需政府做什麼實事,請人大代表來票決;政府如何實施實事工程,人大代表全程追蹤監督。這是寧海改革的經驗。今年3月,省人大常委會在寧海召開現場交流會,我省市、縣、鄉三級全面推行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
浙江群眾參與政府決策還有另一種重要載體:每年要實施哪些實事項目,省政府都會提前通過網絡等渠道徵求,群眾投票集中的民生實事,將被優先列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每到年中、年末,省級政府又會公布民生實事落實“成績單”,接受群眾監督。
人民是改革的主體。在浙江,群眾越來越多地直接參與到改革推進過程中。
三百里浦陽江,從污水橫流回到清波蕩漾,成為浙江轉型升級的一個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