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容量有多少,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大,發展的速度就有多快。”在算清生態賬後,浙江更有底氣作出這樣的決定:2015年,給26個欠發達縣摘掉帽子,鬆綁GDP考核,轉而考核環境質量、生態效益。
人們驚喜地看到,位於浙南溫州的山區、年財政收入只有10億元的文成縣,準備3年投入20億元,提升城鄉環境,發展全域旅遊,自信地籌謀跨越發展、綠色崛起。
改革創新,激發了山鄉的發展活力。目前,這26個縣的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多超過全國縣域經濟平均水平。
“在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美麗浙江”,這場生態文明建設的觸角,被浙江人注入更多智慧和熱情,向更廣的地域、更多的人群延伸拓展,演化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民宿集聚、遊客往來的德清後塢村,一位時常騎著自行車巡河的英國姑娘多莉,是當地聘請的“洋河長”。她和村民、遊客一起志願巡河、撿拾垃圾,共同守護這片好山好水。
河長制,這一在治水實踐中形成的浙江經驗,如今已走向全國。全省6萬多名河長,忠誠地守護著13萬公里河川。今年7月,《浙江省河長制規定》獲省人大常委會通過,成為全國首個專項立法的河長制法規。深化河長制,也表明了浙江持續治水、守護生態環境的決心。
一座小小的生態洗衣房,顯示了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綠色生活方式,正在城鄉社區和百姓生活中形成。蘭溪、浦江等地針對村民在河邊洗衣的習慣,從方便群眾生活考慮,在河邊建起生態洗衣房,將洗滌污水納管或引入濕地淨化。在當地農村不斷湧現的生態洗衣房,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鄉村風景。
這是風生水起的美麗浙江。人們正懷著對“大花園”的向往,奔向更加絢爛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