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72歲的浙江紹興嵊州市農民婁志平將參加於9月6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舉行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這個消息無疑是爆炸性的,瞬間在當地傳開。
8月22日,他從大西北治沙一線回到老家嵊州市浦口街道準備會議資料。婁志平告訴記者,會議期間他將全力推介自己的兩種治理沙漠發明:懸袋網沙障和U型固沙網。據悉,這兩種發明已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也都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的技術鑒定,被認為在工程固沙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60歲那年,婁志平只身遠赴大西北,從此一頭扎入治理沙漠的研究中。經過無數次試驗,他提出了“流動沙丘頂部攔沙”理論,發明了多種攔沙和固沙的方法,先後取得了30多項國家專利。
花甲之年進大西北治沙
雖然只是一個農民,但婁志平向來不甘心平淡。
一直以來,婁志平經營園藝綠化,其間發明了“網式垂直栽培法”,把花草、小灌木植物垂直種在墻壁上,這項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認定,並榮獲第十二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銅獎。2000年,婁志平被選為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委員會會員。
在一次草葉學會的年會中,許多會員熱議的話題是治理大西北的沙漠沙塵暴難題。婁志平雖是搞園藝綠化的,心裡卻犯了嘀咕:治理沙塵暴真的有這麼難?他很想去看看沙漠化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會後,婁志平跟隨治沙專家來到黃河邊的一片沙漠,一路上看見流動沙丘把高大的梨樹壓得只露出幾根樹枝,心裡不是滋味。有專家告訴他,全世界對固定流動沙丘的治理沒有很有效的辦法。當時婁志平便下定決心,要為改變大西北狂沙肆虐的現狀做點事情。
2005年春天,60歲的婁志平帶著簡單的行李,只身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沙坡頭是世界聞名的治沙樣板所在地,中科院在這裡設了沙漠研究實驗站。但婁志平看到的情況卻是,雖然這裡有許多治沙樣板,但籬笆沙障、草方格、高立式攔沙網、攔沙栅欄等治沙工具,都難以抵擋大風沙的侵蝕,要麼被流沙掩埋,要麼被吹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