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西湖邊,騎著公共自行車看風景。 |
浙江省破題“看病難”,全面推行“雙下沉、兩提升”,全省87%的縣市縣域內就診率超過80%;不斷探索城鄉教育均衡、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實施剛性的“零擇校”和柔性的“城鄉教師交流”機制;消除群眾“後顧之憂”,率先建成統籌城鄉、覆蓋全民、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關注食品安全,注重事前介入、源頭管理,全省各地投入3億多元,打造238家星級農貿市場;作出“絕不把違法建築、污泥濁水和臟亂差環境帶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承諾,通過治水拆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811”美麗浙江建設等,補上生態環境短板……
面向“十三五”,浙江穩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補齊“六塊短板”,其中“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便是其中一塊民生短板。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浙江不僅努力補齊
供給能力這塊短板,更持續提高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質量,一系列舉措相繼出台。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緊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浙江正譜寫共享發展的新篇章。
全民奔小康
一個都不能少
砥礪前行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上的浙江,提出“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不僅要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更要有尊嚴。
浙江是全國唯一提出“殘疾人共享全面小康”的省份。截至目前,浙江省殘疾人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2.39%,殘疾人12項民生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2015年,浙江省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現象,是全國首個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省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各地通過各種政策手段,讓低收入農戶擁有“造血”功能,讓每個人通過努力都有成功的機會。
在浙西縉雲,政府為農民搭建“創客”平台,先後成立“燒餅辦”、開設“燒餅班”、製作“燒餅書”,對一些從“路邊攤”做到“示範店”的模範戶,政府還給予獎勵。這一做法,不僅幫助低收入農戶增收,還掀起了一股創業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