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16年通過不同渠道洩露的個人信息達65億條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的個人信息被至少洩露了5次。
如何在日益複雜的網絡中保障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如何在日益多元化的網絡中進行有效監管,淨化網絡環境?
近日,公安部終於放出了“大招”,電子身份標識載入手機卡的時代即將來臨!不法之徒的好日子即將一去不複返!
電子身份標識有何作用?
電子身份標識,簡稱eID,是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安全芯片為載體的網絡身份標識,能夠在不洩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線遠程識別身份。
簡單來說,eID就是公民在網絡上的一個身份標識。它既不是明文的身份信息,也不是像身份證那樣的證件。
這項技術最關鍵的是:未來,當你使用載有eID的銀行卡或手機卡進行交易時,網站後台可以在線辨別eID的真偽和有效性,不用再保存用戶的身份信息!
也就是說,使用搭載了eID的銀行卡或智能手機時,不需要在網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電話、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就能方便地進行網上交易。
這將極大降低信息被盜用的風險,保障公民在個人隱私、網絡交易和虛擬財產等多方面的權益!
電子身份標識,將實現“多點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