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十年舉辦
漢字博大精深 是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符號
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始於2008年,今年已是第10屆。台灣《中國時報》發行人暨《旺報》社長黃清龍說,10年當中,每一年的評選都記錄了當年兩岸民眾所關心的事情,反映他們在那一年的心情和感受以及對過去的檢討和對未來的想象。
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不僅是全球七大漢字評選活動之一,並已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品牌活動,年年都在海內外引發熱烈回響,被譽為“海峽兩岸參與民眾最多、影響最廣泛”的文化交流活動之一。
在之前舉辦的9次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中,“震”“生”“漲”“微”“平”“進”“轉”“和”“變”等字先後當選,每年都在海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共傳中華文化
今年入圍的10個漢字,除“創”字外,還有“起”“比”“美”“盼”“融”“續”“夢”“複”“金”。評選結果揭曉之後,來自兩岸的書法家即興揮毫,現場寫下不同字體、不同風格的“創”字。同時,現場還有武術表演、歌曲演唱,以藝術的形式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
林谷芳說,作為一項已經舉辦了10年的活動,兩岸漢字評選的意義已不僅在於記錄當年兩岸民眾的心聲,也凸顯兩岸以漢字作為情感聯結和文化交流內容的意義。“對一個民族、一種文化而言,語言的特性界定了思考的模式。只要兩岸繼續使用中國字、說中國話,我們就有共同的文化沿襲。”
黃清龍表示,漢字、書法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交流在兩岸交流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論當前兩岸關係面臨什麼困難,我們都希望把兩岸同胞共同擁有的祖先資產發揚光大。”
給今年的年度漢字點個zan吧!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