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審計涉及水利、國土、林業等諸多專業領域,操作複雜,究竟如何進行?
試點以來,湖州已經摸索建立了審計試點評價指標體系,確定了三大類20項具有代表性的指標,以量化指數為基礎進行分等級評價。其中,森林覆蓋率、水質達標率等資源保護方面的指標占權重50%,PM2.5濃度、公眾滿意度等生態環境方面的指標占30%,單位非農用水GDP等資源利用方面的指標占20%。在湖州市本級的評價體系之外,各地也根據地方特色作出了相應調整。例如,安吉就將美麗鄉村創建、地質災害點治理、生活垃圾處置、剿滅劣V類水、落實河長制等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專項行動落實情況納入了審計內容。
為了能高效地統籌審計資源,湖州各職能部門相互配合,跨部門成立了審計組,一些專業的評價指標由各職能部門負責提供,增強了審計的效率。在2016年對孝豐鎮的生態審計中,林業等職能部門先取得了該鎮的資源數據,通過叠加比對,發現某段在修的道路旁,衛星影像沒有樹,而林地征占用審批台賬上也沒有記錄。於是,審計人員逐一到現場核實,發現孝豐鎮某企業確實存在違規占用林地面積的情況。目前,湖州市審計局已經與市測繪院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與國土、環保等職能部門建立了協作配合機制。
除了打破部門之間的藩籬,生態審計還需要跨越地域。去年,湖州市審計局的工作人員花了3個月時間走遍了轄區範圍內的6個鄉鎮。日行兩萬步,上高山、下河道,成了工作的常態。好在理念和技術一直處於革新進步中。在去年的現場核查中,德清縣首次運用了無人機航拍技術,動用科技手段更便捷地摸清家底。但目前,多數時候還需要審計人員使用實地抽樣檢測等最原始的方法,跋山涉水地求索真相。
離任審計雖然在試點過程中已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存在諸多難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