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小孩讀書、我們出門買菜購物都很方便,生活有了新盼頭。”浙江泰順縣筱村鎮董家宅村村民雷朝運的臉上泛著幸福的微笑,不久前他從高山上的泥木危房搬進了新的抗震安居小區。
因地制宜實施生態大搬遷,引導山區農民進城入鎮,逐步補齊發展短板。眼下,泰順縣加快推進無區域生態移民區、15個抗震安居小區、18個鄉鎮異地避災小區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建設,著力解決4.5萬農民的避災安置、下山脫困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問題。
黃世表以前住在柳峰鄉卓宅村的山邊,每當台風、洪水等災害來臨,一家人只能到鎮上的避災安置點去住。“況且附近時常有野豬出沒,全家人總是提心吊膽。”如今,他搬進了盼望已久的新居,說起當初的搬遷,黃世表多少有些猶豫,“家裡比較貧困,雖說有補貼,總擔心貸款還不起。”為了免除村民的擔憂,該縣政府配套提供貸款貼息政策和水電、通信、電視等費用的減免政策。
為破解“除險安居”難題,近年來,泰順縣加快推進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建設,實現避災安置、生態保護、山區城鎮化“三大創新”。隨著生態搬遷工程的逐步展開,有關部門結合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項目,新建和改造線路40餘公里,開辟“綠色服務通道”,及時更新生態建設項目信息,實現對項目驗收、送電等需求的隨時響應,助力產業致富,點亮幸福生活。
“搬得下山,住得舒心,還要富得了鄉親。”筱村鎮黨委書記龔士苗說,488戶移民搬家不搬田,村民居住在城鎮、產業在山上,通過土地流轉發展楊梅、獼猴桃等生態采摘農業,實現村民增收致富,進一步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扎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和新的惠農政策落地生根,讓老百姓在享受更好生活環境的同時,依托現代化特色農業、生態旅遊等在家門口實現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