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早上7時,寧波市鄞州區聯心菜市場喧囂聲漸起,這也是市場管理員俞霞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
浙江日報報道,抽樣、切片、調試試劑、比對結果……俞霞的一天是從做實驗開始的,菜市場當天銷售的蔬菜、肉類、水產品等,都要經過她這一關。檢測結果一出來,馬上會被記錄在市場門口的公示板上,不合格的產品立即進入下架、銷毀流程,並將信息同步反饋給市場監管部門和上一環節的批發市場。
聯心菜市場商戶林躍勤,最近在熟悉一個“新夥伴”——智能追溯電子秤。上個月,菜市場的商戶們陸續領到了這樣一台新型秤。不同於只有稱重功能的普通秤,這台智能追溯電子秤“吐”出的小票上,會有一個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一掃,顧客不僅能追溯到自己所購菜品的來源、產地等信息,還可以進行線上付款。
“這套系統完成調試上線後,將實現雙向追溯,不僅能知道一棵青菜從哪裡來,還可依托線上支付知道菜去了誰家,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可以及時聯繫到消費者。”聯心菜市場場長曹偉壽表示。
為了讓市民吃得明白,寧波市從2011年起分兩期試點建設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截至目前,寧波已在全市鄉鎮以上屠宰、批發、零售、超市、團購、蔬菜和生豬基地、配送企業、豆類製品、豬肉專賣店等9個業態建成431個追溯系統節點,其中三江購物俱樂部實現了市內外所有生鮮類產品追溯全覆蓋。
在“下館子”“點外賣”大眾化的今天,管好一棵青菜並不是終點,從菜籃子到餐盤,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尤其是隨著網絡訂餐爆發式增長,如何杜絕“黑作坊”和“黑暗料理”,已經成為全國性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