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0日電/今年全國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所謂品質革命,指的是產品質量的重大革新和根本性提升,具體包括產品的品質文化、品質創新、品質研究、品質制度、品質體系、品質道德、品種結構、品牌影響等方面重大的顛覆性變革。
浙江日報報道,品質革命的實質是提質增效,是轉型升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一場效率革命,目的是通過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從而使中國實現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革命性轉變。
新時代呼喚品質革命
進入新時代,中國企業的發展環境與條件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原先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企業快速發展的資源基礎與要素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的增長方式已難以維繫。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速度遠遠快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速度,勞動力的供給狀況也發生了變化,農村可轉移勞動力數量逐年下降,工業用地日漸稀缺。從綜合成本來看,“中國製造”不再便宜,資源環境的約束進一步強化。城鄉居民消費對製造業產品的要求,正從“價廉物美”轉向“價適質優”“性價比高”。內需拉動工業增長的作用日益增強,城市與鄉村、東部與西部在消費水平差距、新型城鎮化以及消費者年齡結構的變化,為消費增長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也對製造業產品的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
國際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大為增強,面對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增長更多地要依靠內需;信息技術革命推動著人類經濟社會迅速轉型,信息網絡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正成為人類經濟社會必不可少、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通用技術的特征日益凸現;新的工業革命發展迅速,高效能運算、超級寬帶、激光技術、新材料等“使能技術”的發展與大規模應用,以人工智能、數字製造、工業機器人、3D打印等為代表的製造技術和工具的快速發展與應用,使得大規模生產系統、柔性製造系統和可重構生產系統大量出現,中國製造要素成本低的優勢正在減弱。
中國已經建立了完整獨立的工業體系,總體規模幾乎達到世界最大,已經成為製造大國,某些行業、某些產品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或世界領先水平,但還不是製造強國,正在努力向製造強國轉變。但我們的製造業還存在著工業基礎薄弱、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產品品質品牌水平不高、高端數控機床(高端裝備製造)差距大、技能人才與高端人才供給不足等短板。
在製造業有效需求不足的同時,也存在著有效供給不足。大量重要原材料、核心零部件、關鍵設備仍然依賴進口,或者即使已經實現了國產化,但產品的一致性、穩定性較差。我們還缺乏市場影響力大,尤其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民族品牌。國內消費品產業競爭處於紅海狀態,競爭激烈、利潤率低,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升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大量消費需求轉向國外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