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山鄉逐夢綠富美:建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紀實
http://www.CRNTT.com   2018-04-24 10:24:59


建德依坡而建的胥江村杭派民居。
 
  梳理自然人文底蘊

  10多年的時間裡,鄉村的面貌能夠發生多大的改變?

  建德的改變遠比想象中來得多:三江兩岸的污染企業停工了,建成了蜿蜒如龍的生態綠道;村裡的畜禽養殖大戶沒影了,辦起了健康環保的果蔬樂園……

  在困境中找到轉機,建德經歷了一個摸索階段。建德市政協主席吳鐵民多年前是分管工業的常務副市長。他回憶,那幾年市裡毅然關閉了22條小水泥生產線,財政出資達6600萬元;否決了100餘個化工等重污染項目,涉及投資金額近30億元。

  在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尋求平衡的建德人,意識到在抓好產業轉型和污染整治的同時,還要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讓農村自然人文的底子厚起來。

  “原有的鄉村風貌、池塘水系等受到一定破壞,我們要按照自然格局把山水面貌、歷史人文重新梳理和恢復。”建德市“美麗辦”專職副主任黃衛平說,“治之後,還要建。”

  在一以貫之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基礎上,建德統一規劃美麗鄉村,完善農村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千年古鎮壽昌拆除249處違建和8000多平方米危房,保護沿水街巷的歷史風貌,搶救性修復10餘處歷史建築,把農村的自然結構梳理出來。原先窄破的小巷變為古韵水街,充分彰顯鄉土文化氣息。

  這裡的發展之路從未如此清晰:把山水生態作為最大特色,尊重原有的山水格局和內在的脈絡肌理,呈現“山水相融”的景觀格局,深入挖掘鄉土特色、風土人情,使每條鄉村風景線都成為具有鮮明建德文化印記的特色名片。

  幾年前,汪水法夫婦搬進了蓮花鎮戴家村的特色民居。這個沿新安江重要支流蓮花溪發展的村莊,曾經滿是雞棚和豬舍,高峰時蛋雞存欄量320萬羽。“人沒進村,先聞到臭味。”而今,汪水法的新房之外,青山如黛,清溪流淌,更讓他高興的是,“生活在城裡的孫女,終於肯回來住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