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在肩,當仁不讓。1983年出生的東屏村支書陳正貴意氣風發:“東屏的特色在一個古字,我們要按照縣委對我們的要求,做好古味文章。”
隨處可見的露天糞坑、豬圈雞窩在2個月內被清理完畢;幾十年的老大難違建實現整村拆除,284間新宅基地全部異地安排,代替的是青石板或景觀小品,隨之修起的是鄉賢館、清廉文化教育基地、民間工藝展示基地;一路高懸的紅燈籠,在素雅的水墨系中增添了亮色,600多株紅梅點綴綠化。
找准路子:開啟新引擎
因地制宜,才能激發活力;找准“路子”,才能邁開“步子”。
2017年,該縣新班子到任後,經過實地調研推出28位縣領導結對幫扶全縣28個美麗鄉村建設制度,同時,將美麗鄉村和全域旅遊建設作為軟弱村和經濟薄弱村“摘帽良方”。特別對於橫渡鎮的22個村,更是頗費心思,提出要分別圍繞“古味”“文味”“美味”等“三味”特色做文章。
目前,東屏村“古味”初顯,岩下村“文味”漸濃,岩下潘村“美味”聲名鵲起……走進岩下村,北宋水利名臣羅適的雕塑率先撲入眼簾,岩下數百年的房子修舊如舊,岩下名家工作室、海洋館、民俗器物展館、根雕展廳等旅遊元素正不斷豐富,清廉村居形象逐漸形成。
30至50厘米不等、由仿木樁和鵝卵石堆砌的一個個庭院生機盎然。岩下村主任羅加聲說,這些都是駐岩下村的第一書記,三門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程凌傑帶領民警親手打造的。
部門參與正是該縣打造美麗鄉村的又一亮點,文廣新局對展館類涉文項目進行指導並出資建設,供電部門對原電力杆線進行遷移重新布置,建設規劃部門對相關規劃進行指導設計……形成了上下一心、多方助建的好局面。 村民建農家樂、建民宿的想法一致。在俄羅斯做外貿生意十多年的村民羅元洋也回到了村裡,參與美麗庭院建設,他說:“民宿搞好了,就不用再出國了,在家幸福指數會更高。”
用好票子:四兩撥千斤
作為國家級生態鎮和傳統農業鄉鎮,橫渡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青山銀山”的最佳實踐地。堅持零工業,貫徹縣委、縣政府關於美麗鄉村建設的部署要求,發揮財政資金、集體資金“引窩蛋”作用,以大投入換來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