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浙江在線訊,承重柱垂直度如何、模板拆卸後有無露筋和蜂窩現象、地下室有沒有滲水……8月5日,正在建設中的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園裡,來了一位“找茬”專家——浙江華信建設有限公司建築高級工程師孫群鋒。
“最多跑一次”改革,讓海寧許多項目享受到了審批精簡的紅利。但“放權”的背後並不代表對這些項目的監管減少了。據了解,像孫群鋒這樣的“找茬”專家,海寧現已征集102位,覆蓋房建、水利、交通、能評等重點監管領域,形成了專門的專家庫。借助專家庫的專業力量,海寧加強了對“最多跑一次”重大項目的事中事後動態監管。
這次,孫群鋒是應當地發改、住建等部門邀請,來為海寧“最多跑一次”重大項目——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園“找茬”。日前,這一項目的部分標段已進入牆體砌築階段,在經驗豐富的孫群鋒看來,要特別關注對前期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抽檢。“你看,這個回彈儀數值顯示,混凝土強度在C40,高於設計強度C30。”孫群鋒攜帶了不少專業儀器,時不時和身邊的海寧市住建局建管處主任助理王山交流。
完成抽檢後,孫群鋒又來到施工單位項目部,依托海寧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工業項目及住宅公建項目中建立起的一套視頻監控系統,實時查看工人防護和規範施工等情況。“有專家抽檢,有視頻監控,還有監理公司,我們哪裡敢馬虎。”施工方相關負責人說。
多方聯動,監管更從容。“對於現場發現的問題和後期整改,我們還會及時錄入企業投資項目事中事後智慧監管系統,全程督辦,留痕監管,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高質量向事中事後監管環節拓展延伸。”海寧市發改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據統計,這些專家以及有資質的第三方專業中介已累計對晶科能源、恒逸新材料等62個億元以上企業投資項目開啟隨機聯合監管。“專家的動態介入,彌補了監管部門在專業領域的‘盲區’,信息更加對稱,監管更加精准。”海寧經濟開發區項目推進辦主任徐洪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