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浙江在線訊,11月1日上午,浙江省污染源自動監控信息平台發出警報,桐鄉某印染廠化學需氧量在線監控數據濃度超標。發現數據異常後,桐鄉市環保局立刻對該企業進行執法檢查。經過檢修,不到1個小時,在線監控數據趨於穩定。
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監管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都邁上了新台階。如今在浙江,不論是重點企業的排污口、蜿蜒河道的水質斷面,還是百米高空的煙囪口,都有環保“智慧眼”24小時守衛。據省生態環境廳統計,全省88個環境監控中心每日對2242家重點排污單位在線監控數據進行高頻次巡檢,發現企業數據異常立即通知屬地環保部門查處,智慧環保讓環境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在杭州市蕭山區,環保監管企業有上萬家。通過智慧環保建設,整合環境統計、排污申報、刷卡排污等18套環保系統,集成廢水、廢氣、固廢、放射源、空氣質量五大在線監測系統,實現“環保一張圖”。這張圖不是簡單的地理地圖,還加載了企業基本信息、污染源、執法記錄等多樣化數據,讓環境執法有了“智慧大腦”。
智慧環保不僅是一種環境監管手段,更是大數據分析平台。從今年10月起,新昌百姓打開手機一點,全縣所有空氣站PM2.5、飲用水源質量等公眾關心的數據可實時顯示。衢州通過多部門數據整合,對企業用電、用水、用煤、用氣等資源能源消耗、原輔材料使用情況、申報納稅等數據關聯分析,提取環境風險行為等特征指標,實現對未知污染源風險的預判。
與雲端相連,不僅創新了環境監管模式,更貼近百姓的生活。最近,一套負氧離子監測系統在嘉興市南湖區湘家蕩投入運行,監測因子涵蓋負氧離子、細顆粒物、臭氧及氣象六參數等空氣指標。其實,從2011年起,浙江省就定時公布全省空氣質量預報、水環境質量月報、環境狀況公報等涵蓋水、土、氣各方面的環境信息,並進行解釋分析,讓公眾對生態環境有了更詳細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