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浙江在線訊,4月10日下午16時許,潮濕的海風吹拂溫州洞頭列島。在主島北邊只有0.74平方公裡面積的花崗村內,駐村第一書記兼農村指導員吳維玲正忙著和投資商商談“花崗驛站”民宿項目的事兒;距離她大約200米的一戶村民家中,村務助理趙春仿拿著本子記下老人接下來的“代辦”需求;此時在村口,又來下村走訪的街道幹部沈莎麗趁著停車空檔,抓緊給自己聯繫的旅遊項目負責人打了個電話……這是記者所見的三位海島小村女幹部的即時工作狀態,眼下,她們正“輕裝上陣”投入鄉村振興。
可在一年多以前,情況跟現在並不一樣。趁著工作間隙,浙江在線記者同她們聊起了“減負”感受和小村的新變。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以前我的手機最多有64個APP和公眾號,有的部門還會硬性規定下載量,達不到要通報扣分。”趙春仿說,“我們村裡老人多,很多都沒有智能手機,這些任務很難完成。”
變化始於去年3月。當時,洞頭區啟動基層減負綜合改革工作,向機構牌子多、職責事項多、工作台賬多、政務APP多、上墻制度多、考核督查多、創建評比多等“七多”問題“開刀”,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清單外事權需備案才能入。據介紹,當地共排查出各類政務APP和公眾號64個,只有6個可以推廣;基層工作台賬由原來的54項減少為16項;硬性指標排名從去年15個減少至8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