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處方,關鍵以人為本
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城市病讓很多市民頭痛不已,應該採取什麼措施,讓城市健康起來,成為人們宜居家園?
洪航勇代表認為:“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他提出,在硬件方面,城市管理者要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還要改變以往那種“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變為組團式城市,也就是“主城+副城”的發展模式。“如果繼續‘攤大餅’,市中心是工作地,周邊是居住區,大家早晨往市中心走,晚上向外走,短時間內出現非常大的人流量,擁堵就難以避免。”
“要實現這一轉變,就要對城市布局進行科學規劃。”洪航勇代表說,要設法加大對副城的基礎設施投入,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就業、醫療、教育、購物等服務,逐步將人口從主城疏散出去,一步步緩解城市病。
虞純代表則認為,要解決城市病,還要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的各項關鍵數據,從而對市民的各種需求作出智能響應。“例如在交通方面,通過智能響應,可以對車流量、人流量作出及時反應,及時疏導,消除交通擁堵現象。”她認為,還應該開發快速公交網絡,讓更多市民減少自駕出行,大力發展有軌電車,減少公交尾氣對城市環境的污染。
下猛藥,實施全面診療
陳臘英代表認為,治理城市病,需要全社會尤其是居民的參與,如出行能不開車盡量不開車,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浪費,減少生活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