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3月10日,浙江省民政廳出台《避災安置場所規劃管理使用標準(試行)》和《避災安置場所內救災物資儲備標準(試行)》,加強浙江避災安置場所規範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基層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今年,浙江將新建、改擴建1500個避災安置點,實現全省地質災害隱患村的避災安置場所服務保障全覆蓋。
浙江日報報道,近年來,浙江自然災害多發頻發。據省民政廳救災處統計,去年浙江受災人口達436.9萬人次,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67.3億元,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53.7萬人次。為進一步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去年浙江開展全省地質災害隱患點、隱患村(社區)排查。
“避災安置場所建設十分重要,它是轉移安置群眾安全可靠的場所,能有效應對自然災害、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省民政廳救災處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避災安置場所總數已達18400多個。本次出台避災安置場所兩項標準,為進一步規範避災安置場所管理使用及救災物資儲備提供了規範依據。
據介紹,下一步,各地將依據標準加快推進避災安置場所建設。今年全省將新建、改擴建避災安置點1500個,實現全省地質災害隱患村的避災安置場所服務保障全覆蓋,推動已建成避災安置場所達標建設;將繼續優化救災物資倉儲網絡布局,完成浙東、浙西、浙南分庫建設,擴大虛擬儲備範圍,推進建立一套虛擬與實物儲備相結合的救災物資儲備體系;繼續完善社會力量救災管理服務平台,引導協調社會力量有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