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7日電/“最多跑一次”改革,作為一項具有重大創新和示範意義的改革,正在浙江全面鋪開,激發著各級政府自我革新、追求卓越的勇氣和激情。
浙江日報報道,當前,“最多跑一次”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需要明晰:這項改革歸根結底是正確科學地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精幹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府,精簡規範政府審批事項,提高政府行政審批效率,讓群眾和企業點贊稱讚、叫好說好。我們決不能做數量文章、形式文章,一定要見質量真章,重效果導向,請群眾評判,讓企業滿意。要靠浙江走在前列的工作成果,檢驗證明政府審批事項精簡改革效果。
為什麼推行“最多跑一次”?說到底,就是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讓群眾和企業過好日子”。改革的指向,是人民群眾的期待,是民眾對政府部門一些領域辦事效率低下、辦事環節繁冗的詬病。因此,不管怎麼設計、怎麼推進,改革的效果歸根結底要以百姓感受為依歸,讓百姓和企業評判:辦事到底是不是方便了?
改革的目標很明確:跑一次甚至不跑;檢驗的手段也很明確:究竟是跑一次還是三次五次?這既體現了改革設計的科學,彰顯了不留退路的擔當。這項改革,千萬打不得馬虎、和不得稀泥、搗不得漿糊。否則,是騾子是馬,群眾一看便知。這就需要各地各部門把改革的步子邁實,讓改革的實效彰顯。
改革實效有賴於完善審批服務細節的苦功夫。行政事項辦理,涉及材料、證件、申報、辦理、發證等方方面面,只要有一個環節卡殼,“最多跑一次”就可能“泡湯”。這就需要把制度設計得盡善盡美,前前後後考慮周到,對各種意外“沙盤推演”,對崗位責任和工作作風精雕細琢。其中,“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是牛鼻子,背後的部門銜接、系統對接、流程優化,是精細的“綉花功夫”;“數據共享”是基礎,必須在政務服務中充分運用。政府必須負起責任,承諾了多少項“最多跑一次”,就一定要高質量完成,不能數量上貪多求快,效果卻馬馬虎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