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是千百年來人皆向往的和諧圖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經歷著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人口脫貧,人數最多、最為頻繁的社會人口流動和最深刻的社會結構變化。治理這樣一個泱泱大國,必須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意識,社會要有“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的良性治理體系。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引發浙江代表們的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就親自作出“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的重要部署,十九大報告謀劃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為我們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多元共治 凝聚合力
諸暨楓橋盛產香榧,但在楓橋人眼裡,比香榧更寶貴的是“楓橋經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半個多世紀前,小鎮楓橋依靠群防群治的“法寶”,一躍成為全國社會治理樣板。歲月,將經驗釀成了美酒,品味愈發醇厚。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在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張曉強代表看來,其中蘊含的“共建共治共享”思想,也是“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精髓和核心——全民參與社會治理。
當下,社會事務紛繁複雜,“社會治理模式要從單純依靠政府進行管理向政府主導下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轉變,從單純依靠行政管理向注重協調、協商、合作轉變。”張曉強代表說,這幾年諸暨在探索中總結、在摸索中前進,走出了一條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五治一體”的新路子,其中分量最重的就是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