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農村,黑臭水體多,水葫蘆隨處漂,近年來對農村污水的治理,讓農村環境有了質的飛越。”在劉銳代表看來,生態宜居是由一個個細節、一件件“關鍵小事”組成的。在這當中,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無疑是改變污水無序排放、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升環境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浙江各地,因地制宜的農村污水處理模式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但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還是後續的長效維護。”她說。
今年,劉銳代表和同事們正致力於打造農村污水遠程智慧診斷專家系統,有了這套系統,今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在運行維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能通過感知系統實時反映到電腦終端,並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此外,他們還在為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維護制定標準規範,“長效機制的建立,會讓我們的水治理有源頭保障,進一步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數據,彰顯成效。目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圓滿收官,518萬農戶的生活污水實現了截污納管;全省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村級覆蓋率達98.6%;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村1.15萬個,覆蓋率達41%;96.3%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廁。
“建設美麗中國,農村的美麗不能忘。”全國人大代表、省環保廳廳長方敏表示,當下,我省已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從“一處美”向“一片美”轉型。下一步,浙江將按照“生態宜居”、建設“大花園”的要求,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高水平打造生態宜居農村環境。
規劃先行,共建全域“大花園”
“百年老樹擋在一條都市計劃道路中間,是將老樹連根拔起,還是讓道路為老樹轉彎?”一位作家提出的這一問題,也是當前鄉村建設正面臨的困擾:一方面是在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原有的肌理和自然風貌遭到不同程度破壞,有些地方甚至變成了縮小版的城市;另一方面則是人們對于田園生活的向往,對於鄉愁、鄉情的眷戀。
問題如何破解?“堅持規劃先行,強化村莊整體規劃和農房科學設計,讓鄉村回歸鄉村應有的模樣。”這是全國人大代表、衢州市委書記徐文光的回答。
徐文光代表告訴記者,衢州專門出台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鄉村“大花園”建設的指導意見》,堅持“多規合一”理念,合理劃定生產、生態、生活空間,實現鄉村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土地利用等專項規劃相互銜接配套,同時堅持特色化和項目化相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