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甸村先花費70餘萬元砌磚、粉刷、裝修,讓舊廟“脫胎換骨”,然後再搭建舞台,買來音響、燈光設備,讓舊廟“華麗轉身”為文化禮堂。
搭起台子,更需好戲。雷甸村組織村民成立了舞龍隊、排舞隊、器樂隊、合唱隊、籃球隊,每個重要節日都要組織大型演出,而平時則上演自編自演的節目、送戲下鄉的節目,以及“文化走親”的互動節目,基本做到了月月有戲看、周周有活動。
結合古運河畔水鄉農村的特點,雷甸村在1300平方米的文化禮堂綜合體內建設了珍珠非遺文化館、水鄉生活館、水鄉風光展示區,並張榜公布全村文明家庭、道德標兵名單,以及為村里捐款、捐物的人員名單。
目前,德清通過小廟小庵改建的農村文化禮堂和文化場所已達12040平方米。雷甸鎮新利村有五六千名外來務工者,舊廟被改造成文化禮堂後,900多平方米的場地成了外來務工者的文化樂園;在洛舍鎮砂村村,舊廟被改建為“新四軍紀念館”;三合鄉塘涇村的舊廟改為“防風·治風”主題文化館;鐘管鎮北代舍村則建起了“魚米之鄉”文化館。改建後的文化禮堂正成為村民“留存記憶、尋找鄉愁、凝魂聚氣”的新文化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