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清麗湖州,山明水秀。
浙江日報報道,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誕生地,綠色已經深深植入湖州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湖州一季度經濟數據,與綠色生態相關的數據尤為亮眼:截至3月底,縣控以上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比例98.7%,同比上升5.3個百分點;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同比提高13.8個百分點,PM2.5濃度均值下降15.7%;直接體現綠色發展成效的旅遊總收入同比增幅更是超過四成。
在湖州,人們強烈感受到綠色轉型具有的獨特優勢和扎實基礎,他們不斷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化改造,促進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實現產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共生。
企業走上綠色之路
地處德清的浙江佐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內,辦公樓邊有一個剛剛建成的花園,員工工作之餘可以在此小憩喝茶。作為一家科技型的醫藥行業企業,這裡的環境讓人耳目一新。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的循環水系統工程是400噸烏靈菌粉生產線項目的子工程,在節能環保的大環境下,使用循環水系統自然散熱,有效節約了能源。
無論是產業轉型還是設施升級,讓經濟發展與綠色生態之間實現有機協調,這已成為湖州企業家的基本共識和自覺行動。
傳統塊狀經濟如何加大質量、標準、品牌供給,加快動能轉換,向現代綠色產業集群轉變?經過這幾年的整治提升,長興縣蓄電池企業從175家減少到30家,目前實際投產18家,且統一集中到新能源高新園區,行業產值增長14倍,稅收增長6倍,湧現了天能、超威兩家銷售超700億元的上市企業,實現了美化生態與發展經濟的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