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1月25日上午,舟山市普陀區展茅街道垃圾減量利用站,一台有機垃圾處理機正在對餐廚垃圾進行粉碎、脫水和發酵,兩名環衛工人在有機垃圾處理機上挑揀餐廚垃圾裡的不可腐爛垃圾。現場除了垃圾桶裡的垃圾,四周乾淨無異味。
舟山日報報道,“我們將這些經過分類的垃圾收集過來再次分揀,部分可腐爛的垃圾經過該機器處理、高溫發酵就能變成有機肥,直接投入蔬菜、果木等農業耕作上。”展茅街道環衛服務有限公司經理、沙井社區書記翁旱國告訴記者,該垃圾處理中心兩台設備擁有日處理垃圾8萬噸的能力,讓有機垃圾的充分減量化和資源化變成了現實,目前處理螺門、橫街、大展、沙井、黃楊尖和茅洋6個社區村的垃圾。
“在家門口就有分類垃圾桶,每天都會有專人來收。”當被問及垃圾分類難不難時,村民俞老伯用手指著兩只垃圾桶說:“會腐爛的放餐廚垃圾桶,不會腐爛的放其他垃圾桶。”隨著村民環保意識的日趨提高,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展茅街道每天回收的餐廚、農作物等可腐爛垃圾有3噸左右,全部得到了生態化處理,變廢為寶,成為村民歡迎的有機肥料。
去年以來,普陀區根據海島漁農村生活垃圾屬性及村落區域範圍,以建制村為單位,通過資源共享,採用“聯點聯建”模式建設,共新建9個漁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總投資4000萬元,每日可處理生活垃圾40餘噸,展茅街道、桃花鎮、白沙島管委會已實現全域覆蓋。普陀區漁農村生活垃圾主要推行“2+N”源頭分類。按可生物堆肥利用(餐廚垃圾)與不可堆肥利用(其他垃圾),將垃圾分為可腐爛與不可腐爛兩大類。可腐爛垃圾由清運工人統一進行收運及資源化利用,不可腐爛的分為“好賣”和“不好賣”兩類。“好賣”的定點有償回收,“不好賣”的壓縮打包外運處理。
今年普陀區將進一步加快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投放設施和分類轉運、處理設備的建設配套。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漁農民做好生活垃圾源頭分類。鼓勵漁農村便利店等就地設立便民回收點,構建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努力探索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市場化運營模式,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長效機制。
“開展全區漁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攻堅戰,將投資2500萬至3000萬元,爭取在2018年12月底完成35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村建設,實現全區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鎮(街道)和行政村覆蓋率均達到100%,漁農戶覆蓋率達到80%以上,力爭把普陀區打造成為全省農村生活垃圾三化處理示範區。”普陀農林水利圍墾局有關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