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中水中藻荇交橫,魚兒往來翕忽。(資料圖) |
與此同時,針對北裡湖流動緩慢的情況,一根長為1450米、直徑為45厘米的水管於2012年被埋到了西湖水底,這根水管從4個地方向北裡湖引入活水,換水周期由原來的60天縮短至22.5天。“2013年,為了讓北裡湖擺脫‘西湖水質最差’的帽子,在這裡種下了近2萬方的水生植物,增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加快湖區水體新陳代謝的速率。”陳琳說道。
時至今日,經過湖西水域水生植物群落優化示範工程、錢塘江大規模引水高效降氮示範工程、北裡湖生態修復示範工程、西湖水生態穩態轉換和流場優化示範工程的相繼實施開展,西湖水質得到進一步提升。近5年來,西湖主湖區年均透明度保持在80厘米以上,湖泊生態系統日趨穩定。
大功率“淨水器”,讓“黑臭河”蝶變重生
無獨有偶,十字港河從一條“黑臭河”到“水清魚歡,岸綠人樂”景觀河的蝶變重生,歸功於水底那片濃密茂盛、四季常綠的“水下森林”,就像安裝了一台大功率的“淨水器”,讓河道具備自淨與修復能力,常年保持在III—IV類水質。
十字港河,位於杭州市拱墅區祥符街道,全長2487米。“在開展生態治理以前,十字港河因截污不到位、市政管網不配套、河水‘斷頭’等原因,水質一直為劣V類。”拱墅區河道監管中心副主任範能向記者介紹道。
隨著全省“五水共治”攻堅戰的打響,拱墅區根據實際情況繪制“治水作戰指揮圖”,從源頭著手開始了截污納管、打通“斷頭”河、河道駁坎等整治工程。“拱墅區率先提出‘生態治水’理念,並試點運用在後橫河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經過2年的實踐和摸索,在2015年的時候,將生態治理2.0版本運用到十字港河生態治理工程上,工程於2016年2月完工,並於同年被評為省級河道生態建設優秀示範工程”範能說。
簡單來講,生態治理2.0版本,便是採用“食藻蟲+水下森林+曝氣複氧+生態浮島+水生動植物”的工藝,根據河道特點及治理目標,構建“水下森林”,通過合理布置和搭配水生動、植物,在完善食物鏈的同時,讓十字港河有了一台天然的“淨水器”,實現河道水體自淨。
範能告訴記者,接下來拱墅區將從“治水”到“親水”進行轉型。據悉,該區於今年發布了《“美麗河道 親水拱墅”三年專項行動計劃》,將通過3年時間,完成河道文化長廊開發、河道整治清淤工程、生態廊道建設、泵站改造提升等共計140個項目,打造10條以上水清魚歡、岸綠景美、宜賞宜游、功能完善的美麗河道,以進一步提升老百姓的環境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