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開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上海“國家隊方陣”表現搶眼。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是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EPC總承包商,在研發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剛稱,這是一個“國家隊”項目,是國際上第一座針對南海惡劣海況設計的半潛式鑽井平台,對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
《解放日報》是這麼表述的,“在上海獲獎榜單上,處於頂端的是兩家國企,突顯了國企在本市科技創新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另一家企業,正是多年來的“得獎大戶”寶鋼,此次完成了“600℃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鋼管創新研製與應用”項目。
市場經濟日益發達的上海,國企為何仍能在科技創新方面拔得頭籌?事實上,早在2013年12月,上海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其中“以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為核心”的思路以及“建立公開透明規範的國資流動平台”措施,成為如今撬動國企釋放科技創新紅利的合理支點。
自貿區和張江高新區
在上海東部的28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場制度改革正在推向縱深。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已經掛牌一周年有餘,去年1-8月,相對全國外貿進出口形勢整體低迷的“窘境”,自貿區交出了一份好看的答卷——進出口貨值500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2%,高於全國進出口平均增速8.6個百分點,高於上海市增速4.6個百分點。2014年,上海自貿區效應帶動上海外貿增速五年來首超全國平均水平。
政策釋放出的紅利,更多已經延伸至商貿、投資、金融等眾多領域。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表示,“去年1-8月入駐的企業同比增長了10.9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