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教育互動要破除體制障礙
杭州市人大代表應健是餘杭二中的一名語文老師,關心的自然是“兩地”教育的深度融合,她手寫的發言稿密密麻麻,講的都是教育問題。
“今年開始,主城區部分優質高中和餘杭、蕭山兩地的部分優質高中可實現雙向招生,以前就是餘杭的狀元,也未必能進學軍和杭高,但今年起可以了,這才是同城待遇。”在應健看來,餘杭的教育等公共事業能與主城區一體化,是一件拍手稱快的好事。
應健還是餘杭區唯一的杭州市中學語文教學大組成員,所以應健深知教育互動的重要性。她說:“要讓名師資源流動起來,讓餘杭的教師到杭州來培訓學習,讓杭州名師到餘杭去‘幫扶帶’,這樣才利於提升杭州教育的整體質量。”
同時,她希望有更多的名校進入餘杭。目前,餘杭中學與學軍中學,瓶窑中學與杭師大附中已實現了互助流動。英特外國語學校、安吉路良渚實驗學校、學軍中學餘杭分校已相繼落戶餘杭,其中學軍中學餘杭分校明年9月可投入使用。
在應健看來,“兩地”教育互動,關鍵是要打通制度上的障礙。除高中階段外,杭州民辦小學、初中的招生,目前只向主城區開放,今後也應該向餘杭開放。
“一體化,這篇文章要抓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