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讓我理解,對南疆的雙語教師來說,漢語不僅是生活語言、工作語言、交際語言,更是生存語言;你們讓我懂得,漢語教育不僅是漢語語言知識和漢語語言技能的教育,更是漢語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教育。”面對記者,阿克蘇教育學院浙江援阿雙語教師施偉偉,深深地感恩著自己的維族學生。來自湖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的施偉偉,丈夫在北京攻讀博士學位,自己在新疆支教,年幼的孩子只得托付給父母照料,“三城記”是她一家生活的真實寫照。
與施偉偉一樣,在阿克蘇教育學院西北角一座浙江援建的宿舍樓裡,住著一群特殊的“園丁”。他們當中既有大學教授,也有中小學的骨幹教師。除了一個“援疆教師”的頭銜外,他們還是浙江省教育廳計劃外安排的“特招生”。原來,中組部給各省市安排的援疆教師都有一個計劃人數,但因為浙江採用集中培訓的新方式,不僅學員多、規模大,而且周期長,僅靠計劃內的援疆教師已經無法完成既定任務。在迫切的現實需求面前,浙江省教育廳決定每年增派120名援疆支教教師,組成“浙江雙語培訓支教團”赴阿克蘇開展培訓,每批支教教師援期兩年,比計劃內的援疆教師時間還多半年,所有經費都由浙江自己承擔。
付出總有回報,努力就有收獲。2014年7月,新疆教育廳組織專家對浙江雙語教師培訓項目進行了全面的質量評估,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項目“符合區情和學情,培訓效果明顯,值得在自治區各地的雙語培訓中推廣”。
從2014年起,浙阿雙方又共同實施了浙江雙語支教教師與阿克蘇教育學院青年教師“結對幫帶提升計劃”,首批確定26位雙語教師結對培養51位青年教師,其中少數民族占40%,2015年5月又新增結對34名青年教師。浙江省援疆指揮部人才組組長、阿克蘇地區教育局副局長張華良說,我們的目標是要為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為阿克蘇教育的內涵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浙江對口援疆指揮部指揮長徐紀平評價說,雙語師資培訓本是浙江省教育廳的一個“自選動作”,如今卻成了援疆尤其是教育援疆的一個重點和亮點,在雙語培訓中創造的“浙江模式”是一個又好又快的模式。浙江雙語師資培訓是一項著眼長遠的基礎工程、戰略工程、希望工程和種子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