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術受制於人
根據省經信委的統計,目前浙江重點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到35.7%,機器設備聯網率達到28.3%。重點企業加快“機器換人”之際,一個尷尬的現實是,浙江省制造企業所用的自動化設備,大部分來自國外,不僅價格高昂,還需要二次改裝和調試。
浙江兆豐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的無人生產綫,是“兆豐”自己的研究院技術攻關的成果。即便如此,生產綫的機器人和關鍵零部件基本都是進口。所幸,這條生產綫的“大腦”以及部分零件,都經“兆豐”的研發人員重置和改裝。董事長孔愛祥說,“如果我全部用別人的東西,這套設備賣給我最起碼要1億元,以後還得跟著他走。這套設備買來時值3000萬元,後期系統是我們自己研發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制造企業都有“兆豐”那樣的實力。對於起步時間并不長的浙江機器人產業而言,缺乏核心零部件技術是“硬傷”,涉足機器人產業的企業做集成系統的較多,即利用上游零部件,設計機器人結構和控制箱,制造標准機器人。
在巨大的市場潛力驅動下,還是有不少浙企迎難而上,進行核心技術攻關。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全電腦橫機在傳統紡織服裝行業“機器換人”潮中贏得大商機, 10年時間年銷售從數百萬元跳躍到數十億元。2013年12月,“慈星股份”發布公告稱進入機器人產業,進行高端機器人項目的開發。
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承擔國家重點科技863項目的慈興、中大合作團隊經市場調研發現,我國工業機器人對核心精密減速器的新增需求量成倍增長,另外對於保有工業機器人的維修保養也需要大量的精密減速器。然而全球75%的精密減速器市場由兩家日本廠商壟斷,實現精密減速器的國產化迫在眉睫。
“中大力德”在為期兩年的攻關中,項目組引進日方兩位高端專家,一舉攻克了該項核心技術難關,成功開發了關節機器人減速器。目前,其“機械手”所需齒輪、擺綫、曲軸、精密軸承,除精密軸承外,全部自主制造。“中國制造企業對新的制造工藝需求、產品制造需求都非常強烈,這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是強大的推動力。”企業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