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細打磨。 |
當時“一根藤”技藝系口口相傳,師傅一般不輕易外傳。學不到,就去“偷”。徐存銓在大戶人家做工時,看到主人家的“一根藤”,就偷偷帶上油和紙,將圖樣拓下來,然後帶回來利用工餘時間慢慢鑽研。就這樣,老徐利用這種最笨拙的方法學得了一個又一個的“一根藤”作品式樣。
製作“一根藤”,需經過打樣、取材、刨條、鑿孔、鋸榫頭、鑲圖、複樣、鋸內圓、鋸外圓、修交接、修邊角、銼光、打磨、兜框等20多種工序,方能完成。其中最難的,是榫頭的銜接,彎曲度大的回彎往往需要五六個榫頭,匠人不僅需要扎實的基本功,還得有藝術家的素養,能根據宅主的不同要求、房間采光的不同進行獨具匠心的設計。
當現代住宅鱗次櫛比地崛起後,“一根藤”漸漸顯得力不從心。上世紀80年代後,徐存銓像大多數人一樣轉而做其他木活。但出於對“一根藤”的情愫,在日常工作中他大膽使用“一根藤”技藝,常常讓人眼前一亮。這也讓苦苦尋找匠人的沈盛鋼喜出望外,馬上想辦法把他請了過來。
產業夢,日漸清晰
第七屆中國(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沈氏父子的作品不僅贏得金獎,還獲得了大批古典家具愛好者的追捧。“現在的家具大多是機器生產的,少有手工家具的溫度和風情”,購買者的一句無心之言,堅定了沈盛鋼走市場化的信心。
其實,對於“一根藤”的發展,沈盛鋼早有思考。委婉多姿、起承轉合的“一根藤”,呈現出圓滿、吉祥的圖案,與天台的“和合文化”十分契合。這兩年,借著縣裡打造和合小鎮的背景,他和父親致力於構建以茶之路體驗館、“一根藤”展館等組成的文化創意園區。由“一根藤”藝術元素衍生開來的生產手機掛件、家居裝飾等,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謀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