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提的擁江,也不僅僅是錢塘江經過主城的短短一段,而是包括上游的“三江兩岸”全域,這是一條世界級的風景廊道,我們要依托這條廊道,實現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生態型布局,使生態、生產、生活這三生空間和諧共生、和諧發展,也就是要把城市輕輕地放在山水之間,打造一個中國的城市化發展樣本。
Q:世界上有諸如舊金山這樣的著名灣區,中國也成功打造了粵港澳大灣區等,您覺得依托“擁江發展”中,杭州應該怎樣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灣區?
A:我們原來就有一個長江三角洲的概念,即以長江下游流域為主軸,以上海為龍頭,杭州、南京為兩翼,形成的城市群。在這個城市群中,現在蘇錫常與上海已經形成了跨省市的城際連接,尤其是滬蘇之間的聯繫已經達到了通勤級別。但是,浙江與上海的聯繫主要還停留在商務層面,尚未出現通勤聯繫。現在浙江提出杭州灣大灣區的概念及浙江與上海共建G60科創走廊,我覺得就是要彌補浙江與上海聯繫不足的缺陷。
杭州灣大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有所不同,後者概念要大於原來的珠三角。而我們的灣區要比原來的長三角要小,我們希望通過灣區的建設促進與上海的互動,加強上海與杭州兩大都市區的聯繫。在杭州灣大灣區中,上海的目標是做全球城市,努力強化它的門戶與中心的地位。杭州則有杭州的優勢。一是區位優勢,杭州東面為平原,向東與上海、寧波-舟山相連接,那裡有大港口,貨物可以通過那裡出去,產業以製造、商貿業為主導;同時,杭州西面為山區丘陵,有比其他沿江發展的大城市具有更豐富的自然環境、風景旅遊資源,可以發展旅遊休閑、科創文創等產業,因為有了互聯網和高鐵,可以擺脫時間、空間的束縛,未來的創業、研發,都可以在風景中辦公。風景現在可以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價值;加上向西又可輻射安徽、福建、江西,成為灣區由東向西輻射的紐帶和支點;這些都為杭州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機會。
Q:您覺得實施“擁江發展”戰略後,大杭州範圍內哪些板塊可以獲得好的發展契機?
A:我們的“擁江發展”,要“擁”的是一段230多公里長的江,肯定是要與交通條件的改善相結合。未來,我覺得首當其衝的是建德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良機。因為建德被確定為杭州市域西部的交通樞紐,規劃中有三條高鐵在建德交匯,這是建德“逆襲”的很好機會。建德原來的工業基礎不錯,但隨著環境保護的重視,很多污染企業被關停,新興產業尚未起來,建德的工業逐漸衰弱,在旅遊方面,開發的力度又比不上淳安,造成了建德目前的積弱。
而高鐵時代的來臨將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這樣建德的節點意義就突顯出來了。如果建德能抓住高鐵建設這個機遇,它就可以趁勢成為長三角的旅遊目的地和浙西地區的旅遊集散中心。尤其是位於三江口的原嚴州府府址所在地梅城,擁有極其秀麗的山水資源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如果將古城保護好利用好,成為三江兩岸的一個文化地標,旅遊就做起來了,也能帶動梅城復興、建德崛起。
從中下游來看,主城區的之江板塊的優勢將越來越凸顯,中國美院象山校區、浙江音樂學院、西湖高等研究院、阿里巴巴主導的雲栖小鎮、之江文化大平台等,越來越多的高等教育、文化、科創資源叠加在這個板塊之上,其未來將爆發出巨大的新動能;蕭山的聞堰板塊,目前形象不佳、發展緩慢,與美麗江景不匹配。現在借助“擁江發展”的契機,通過環境整治、功能提升、文化塑造,補上短板,也將迎來快速的發展;江幹的錢江新城作為城市新中心,目前一半已經建成,對岸的錢江世紀城也已初具規模,按照“一江兩岸雙城”的規劃布局,共同構築錢塘江金融港灣核心區的藍圖,這裡未來將是杭州的CBD、服務業主平台;此外,下沙板塊,一方面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擔負著轉型升級的重任,大力發展科創,實現創新驅動;另一方面作為城市副城,將繼續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實現產學研城融合互動,為進一步融入主城而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