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群山環抱,竹海連綿。一腳踏入,五官感知的全是綠。
《人民日報》報道,這裡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步入村委會辦公樓,大廳裡陳列一幅大照片,題圖說明:“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視察餘村,指出:‘餘村人下決心關停礦山就是高明之舉,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十年過去,習近平同志的科學論斷,在浙江大地已蔚然成為現實。
走進安吉縣迂迢村,清流環抱,一棵棵盤根錯節的百年大樹站成了風景;走進桐廬環溪村,菡萏半開,荷葉翠蓋,整個村子宛若綠海中的一葉扁舟;走進麗水堰頭村,濃蔭匝地,村旁的潭水也染成了化不開的深綠……
綠,源於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不懈努力。10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一年接著一年抓,一任接著一任幹。全省幹部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努力踐行“生態文明”,從東海之濱到浙西山麓,從杭嘉湖平原到甌江兩岸,“造綠護綠”成了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綠,是制度化保護生態帶來的結果。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浙江須臾沒有放鬆:建立與出境水質和森林覆蓋率掛鈎的財政生態補償制度;建立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鈎的財政獎懲制度;對工業稅收實行保基數、保增長的財政轉移支付機制……這些制度,讓因保護生態而犧牲發展機會的地方,同樣獲得了發展的紅利!
綠,也是正確處理“目前與長遠、裡子與面子、顯性政績與隱性政績”的結果。通過改革幹部任用機制,通過量化環境成本價值,鼓勵生態源頭地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為了這些綠,開化縣僅2014年,就關停污染企業17家;為了這些綠,淳安縣發改局每年都會發布產業導向“限制類”目錄,10多年來,婉拒了超過300億元的投資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