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掘古河道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人工堆築的土台和取材竹木的護岸,而在以往的考古中也有類似的發現。對此,王寧遠分析說,當年的良渚城就像今天的烏鎮一樣,眾多人工河道交織成網,先民則在開河取土堆築的土墩上居住。“去年我們發現了良渚古城外圍的大型水利系統,這說明良渚人具有全流域治水的能力。”
在古河道的淤泥里,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大量的半成品、下腳料、工具和生活垃圾,而在岸邊則找到了眾多玉器、石器、漆木器和骨角器的作坊的遺址。王寧遠說,這些作坊可能是亦工亦居的家庭作坊格局,當時的良渚城已經有了明確的城市規劃和布局管理,像有一處玉器作坊遺址,他們從工具和邊角料發現,作坊應以製作小型的管錐等玉器為主,而不是大型玉器,說明當時良渚玉器製作的專門化程度已經很高。
此外,在宮殿區所處的莫角山區域,考古人員則在大、小莫角山和烏龜山上發現了房屋台基的遺存,在三座小山以外的區域則發現了由沙和泥交錯夯築的廣場,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在莫角山西側的姜家山土台,考古人員在土台西坡新發現了一處貴族墓地,發掘了14座墓葬,這處墓地的北邊是1986年被發現的反山墓地,它是良渚文化最高等級的大型墓地之一,而南邊的桑樹頭區域也曾出土過大宗玉器,很可能是貴族的陪葬品。
王寧遠說,這三個南北一線的墓地應該是當時的貴族墓葬區,但與反山墓地男女各分一排埋葬不同,姜家山墓地的安葬方式是男女混排的,這裡的貴族墓葬中也有平民墓葬混雜,可能是一處家族墓地。而經過一年來的工作,他們基本明確了良渚古城的內部分區,各功能區規劃嚴格,等級分明,是一座5千年前的水鄉都市,也開創了江南水鄉都市的建築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