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浙江日報報道,報告摘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總結海寧、平湖、德清、開化、淳安等地改革試點經驗,制定綜合改革方案,全面推廣要素差別化定價制度、企業分類指導制度、“三權到人(戶)、權跟人(戶)走”制度和生態環境財政獎懲制度。
在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中大膽衝破傳統體制機制障礙,通過建立畝產效益評價和差別化配置機制,讓各種要素快捷、高效、順暢地流向優質企業和市場主體,為全域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已經在海寧試點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如何進一步深化並推廣,引起代表、委員熱議。
要素到哪兒去
——問市場不問市長
錢水土委員發現,近年來資金、土地、勞動力、人才等要素市場需求激增,但有效供給明顯不足、區域供給失衡,其中土地要素需求最為急迫。他認為,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就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改變以往主要以行政手段分配資源的做法,對緩解資源瓶頸、提高配置效能、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
石正華委員認為,各種要素應重點向信息、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製造等七大產業投資項目傾斜,並盡快出台細化規則。
沈金榮代表認為,資源流向優秀企業,起到優勝劣汰的作用,這是市場競爭的客觀規律。沒有領先的技術或好的製造水平,不可能成為畝產量高的企業,就不能獲得要素資源青睞。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能為新常態下浙江經濟轉型發展贏得契機。它既激勵優質企業做大做強,也激發落後企業轉型升級的危機感。
政府做什麼事
——有所為有所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