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嘉興市積極引導養殖場“走出去”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已有17個單位(個人)在江蘇、安徽等地投資或正在洽談創辦牧場,如青蓮公司投資5000萬元,在江蘇省海安縣組建了南通普澤畜牧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可達5萬頭。
轉產轉業保增收
生豬養殖業轉型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事關數以萬計嘉興農民的“錢袋子”。大批生豬養殖戶退養後,收入來源的問題如何解決?記者了解到,我市將推進生豬養殖戶轉產轉業列入十二項惠民專項行動之一,全市上下廣泛發動,想方設法幫助農民轉產轉業,實現增收。
典型宣傳、免費培訓、項目推介、政策扶持……不僅堅定了退養農戶轉產轉業的決心和信心,還不斷引導其從事高效種植業或二、三產業就業。記者了解到,南湖區潛福食品有限公司採用“公司+農戶”保底訂單模式,帶動生豬退養農戶飼養白玉蝸牛,取得了較好收益。秀洲區油車港鎮結合產業特色,大力發展葡萄、南湖菱等種植業,吸收了一批退養農戶創業就業。嘉善縣借助富士康園區幫助退養農戶進廠務工,引導其成功轉業。平湖市則創新推出為畜禽養殖退養人員增發基礎養老金補貼的優惠政策,切實做好退養群體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
據統計,自去年以來,全市已累計投入轉產轉業項目資金30多億元,幫助8萬多退養農民順利實現了轉產轉業。2014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76元,同比增長10.2%,收入水平繼續居全省首位。
生態保護立機制
生豬養殖減量提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既要農民增收,又要改善環境質量,從而走出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良性循環之路。構建生豬養殖長效機制,便成為其強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