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市場培育創新主體。
在杭州海創基地,名為“貝殼社”的創新工場裡,藍綠相間的地毯散發青春氣息,一張長木桌配六把椅子就是一家公司。貝殼社董事長姜慧霞說:“我們為創業者提供18周的創業培訓,再引薦給上百家專業投資機構,具有‘珍珠’潛質的創業者直接獲得資金,其餘的‘細砂’淘汰出局。”
從市場汲取創新資金。
三聚氰胺、地溝油、瘦肉精,這些“隱形殺手”在聚光科技的設備掃描下“原形畢露”。聚光科技,這匹環保產業的“千里馬”,最早獲得的是浙江賽伯樂公司的50萬美元風險投資。
過去,政府親自扶持“千里馬”,有限的資金捉襟見肘;民間資本充沛但怕擔風險,喜借貸不喜投資。浙江成立引導基金,以“四兩撥千斤”方式支持賽伯樂公司那樣的“伯樂”,由“伯樂”去投資“千里馬”。“政府出一塊錢,我就敢出十塊錢!”賽伯樂公司總裁陳斌說。
向市場轉化創新成果。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朱衛江注意到:浙江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為2.34%,而德國製造業發達地區也僅為1.96%。反覆琢磨,朱衛江恍然大悟:“浙江的創新投入並不少,但成果大多是論文、課題,上得了書架上不了貨架。”
要讓創新成果直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浙江鼓勵龍頭骨幹企業建研究院,目前已在16條產業鏈布局了149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