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變化,正好反映了這些年我國物流行業的變化。”徐冠巨委員說,在中國公路物流10萬億元的市場上,貨物運輸大多由“多、小、散、雜、弱”的中小物流企業承擔。貨找不到車,車找不到貨,導致大量運營車輛因為信息不對稱在路上空跑。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調查顯示,中國卡車的空載率高達40%,車輛停車配貨的間隔時間平均長達72小時,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而通過互聯網解決車貨匹配問題後,以杭州傳化公路港為例,貨車配貨時間已縮短為4小時至6小時,使周邊3萬家製造企業與商貿企業的物流成本降低逾40%,每年降低物流成本約30億元。
與網絡零售行業飛速發展相比,國內現有物流業正成為制約電子商務高速持續發展的瓶頸。為此,京東、阿里巴巴等都在投巨資建設智能物流體系。
徐冠巨委員認為,為系統解決我國物流效率瓶頸問題,應以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為載體,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為武裝,實行線上線下融合互通的網絡化平台模式。同時,充分利用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推進物流園區互聯應用,在更大範圍內整合各類物流園區信息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和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對現代物流業,全國政協委員、杭州市政協副主席趙光育也有自己的暢想——充分釋放高鐵路網的貨運潛力。他建議,加快完善鐵路運輸站點、物流中心等配套建設,推廣應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提升鐵路物流效率和現代化水平,“還可以通過建設公鐵水立體交通樞紐,大大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緩解公路運輸壓力,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