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上世紀50年代,為支持新安江水電站建設,杭州淳安一夜之間由浙江的經濟強縣跌到後面,很多百姓抱怨“守著碧水守著窮”。最近10年,淳安建設環湖綠道,開發環湖騎行、房車露營、登山探險、婚紗攝影等特色旅游產品,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優勢資源。2014年,全縣鄉村旅游接待游客336.5萬人次,收入3.56億元,旅游從業人員占全縣就業人數的20%,直接帶動農民人均年增收600餘元。“如今,‘天下第一碧水’成為淳安的招牌。”杭州市旅游委主任李虹說。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10年接力,浙江啓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推動農村變景區、農業變商業、農民變老板,將農村沉睡的綠色資源轉化為發展經濟的資本,不少經濟後發地區實現了“綠色崛起”。
久久為功培育生態自覺
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非一日之功。浦江縣因為發展水晶產業,曾一度使浦陽江成為錢塘江流域污染最嚴重的支流。一些群衆找到政府,要求為子孫後代著想,治理污染。
近年來,浙江省全面開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消滅6500公裡垃圾河,累計完成黑臭河治理驗收4660多公裡,浦江等9個縣(區)成為全省首批“清三河”達標縣;累計拆除違法建築面積3億平方米,進行“三改”建築面積3.3億平方米。
著眼長遠算大賬,浙江的幹部們把保護生態的“接力棒”一任一任地傳遞著。安吉堅持生態立縣,在財政收入只有4000多萬元時,卻先後投入8000多萬元對污染企業進行強制治理,一舉關掉了全縣三分之一的稅源。
在桐廬,縣財政每年用於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費用達到3000萬元。“寧可速度慢一點,也要保護好生態;寧可榮譽少一點,也要用心抓經濟;寧可政府支出緊一點,也要擠錢惠民生。”縣委書記毛溪浩說。
久久為功,浙江一攬子的計劃持續發力:全面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確定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牢牢守住生態紅綫,探索實施“考綠不考工”,建立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鈎的財政收費制度、與出境水質和森林覆蓋率掛鈎的財政獎懲制度……中科院《2013科學發展報告》顯示,浙江GDP發展質量指數高居全國第2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