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諾獎“中國神藥”的浙江元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08 11:56:16


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的寧波舊居——開明街26號姚宅。
 
  汪力成告訴記者:“平心而論,15年前我們決定做青蒿素,更多的是被那些研製青蒿素抗瘧藥科學家的獻身精神所感動,更多的是為了履行一個民族企業的國家責任、社會責任以及救死扶傷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就在華立毅然進軍青蒿素產業4年之後,2004年元月,浙商郭廣昌掌門的複星實業(現為複星醫藥)憑借資本運作進入青蒿素領域。“原本這類藥品市場由外企壟斷,非洲每人份藥品的價格在七八美元,這對當地人來講仍較昂貴。複星旗下的桂林南藥參與競爭後,市場格局發生了轉變,加之印度企業的加入,現在非洲每人份藥品的價格降到了一美元。”郭廣昌表示:“我們做青蒿素類藥品的幾家企業有個共同點,我們都沒考慮賺大錢。”過去3年內,有340多萬人因複星醫藥供應的複星青蒿琥酯類藥物受益。 (下轉第四版)

  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浙江女兒”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而青蒿素的產業化又時時閃現著浙商的身影。這劑拯救全球百萬生命的“中國神藥”,也深深地烙下了浙江的印記。

  對這些“中國神藥”背後的浙商來說,青蒿素產業就像自己認領的一個“孩子”。對這個世界公認的中國人創造的挽救生命的“孩子”,汪力成們更多的是驕傲和自豪。

  “諾貝爾獎是對中國人的一份遲來的認可,也更讓我們感受到肩上的責任。”汪力成說,即便是全球最大的青蒿素生產企業,每年銷售額也就是兩三億元,從商業的角度,對企業利潤貢獻很低。“但是哪怕是不賺錢,我們也要做下去,因為這是能代表中國創造的藥,也代表著中國人對全球傳染病防治作出的巨大貢獻。”十多年前,華立集團是最早將中國自主研發的青蒿素類抗瘧藥帶到非洲大陸的中國醫藥企業,汪力成永遠忘不了當地人感激的眼神,以及對中國企業發自內心的尊敬。

  青蒿素產業化方面也傳來了好消息。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了解到,該校張萬斌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歷時7年,首次實現了抗瘧藥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並最早在明年就將實現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這解決了上世紀70年代發現青蒿素以來,對其高效人工合成、形成規模化生產的世界難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