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自1902年第一批華人來到丹麥,華人在丹麥的創業與發展已經歷100多年的歷程。上世紀初期,由於丹麥移民政策的限制,丹麥華人數量非常有限。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中丹正式建交,丹麥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其對勞工需求有所增長,移民政策相對放寬,為華人入境創造了條件。
新華網報道,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在丹華人為加強聯絡、促進中丹經濟和文化交流,成立了第一個華人社區組織——丹麥華人友誼會,也是現在丹麥最大華人組織丹麥華人總會的前身。
自中國改革開放至今,丹麥成立的華人社團有20多個,丹麥華人總會是在原華人友誼會的基礎上,通過擴大機構和規範機制發展起來的華僑華人社團組織,下設有中文學校、工商會、婦女會和文化娛樂中心。該會旨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豐富華僑華人的文化娛樂生活,聯繫和增強華僑華人與當地友好人士之間的感情,提高華僑華人在丹麥社會各界的影響力,促進中丹友好合作。
據丹麥華人總會下屬機構——丹麥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葉利宗介紹,中國改革開放後的1979年到2001年是華人移居丹麥最多的階段。近幾年來,在丹華人社區及團體發展很快,社團總數大幅增加,到目前為止丹麥已有20多個華人華商社團和組織。他們不僅是中華優秀文化在丹麥的積極傳播者,也是丹麥人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的重要窗口和紐帶。根據社團性質不同,其社會職能分工也有所不同。
據了解,在丹大多數華人社團自2002年開始共同協作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新年大聯歡活動,有關社團同時也各自舉辦春節團拜、聯歡等活動,並邀請丹麥官員和當地居民參與其中,為他們提供了解和認識中華文化的機會。
丹麥華人總會副會長柯本佑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對海外華人共慶新春佳節這種活動形式大加贊許。在談到2011年丹麥僑學界中國新年聯歡會的盛況時,他說:“今年的新春聯歡會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僅邀請到丹麥各界人士參加,丹麥青年學生還參與到各項節目的表演中。中國新年慶祝活動在當地社會各界反響熱烈,主流媒體充分報道,華人的守法、自信與團結得到廣泛好評。中丹人士共慶新春佳節有力地促進了兩國文化交流。”
丹麥華人社團還積極開展華文教育,重視對海外華人後代中華文化的培養。丹麥華人總會中文學校負責人俞露介紹說,丹麥第一所中文學校成立至今已有20年歷史,其規模也從剛建立時的20多名學生增加到現在的200多名。中文學校既在華僑華人“新生代”中傳承了中華文化,又帶動他們在與丹麥人的交流交往中促進兩國文化交融。
“這樣的‘新生代’不論是在海外還是回國發展,在語言和文化上都具有獨特優勢,”俞露說。
丹麥華人社區在弘揚中華文化的同時,在中丹經貿合作中也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1996年,丹麥第一個華人商會、丹麥中華工商聯合協會應運而生,其宗旨是增進華商之間的友好交流往來,團結華商積極融入當地社會,並為中丹經貿合作牽線搭橋。
協會定期舉辦會計師、律師、保險和銀行業等行業講座,豐富會員們的專業知識,組織會員到丹麥知名企業參觀訪問。該協會會長林洲說:“中丹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在節能環保、新能源、高新技術等領域存在巨大合作空間。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丹麥華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存,在深化傳統領域合作的同時應努力開拓投資合作新領域,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動雙向投資,尋求多元化發展道路。”
由於社團等群體組織在丹麥受憲法保護,華人社團與丹麥社會相處和諧,華人社區及組織在開展活動時一般不會遇到實際困難。同時,華人社團在維護當地華僑華人合法權益上發揮了重要的領頭羊作用。
葉利宗回憶說,丹麥2003年夏季發生一起專門針對華僑華人的家庭盜竊事件,僅5月至7月就有近百起華僑華人家庭被盜,經濟損失慘重。在當地華僑華人人人自危的時候,丹麥華人總會的骨幹們連同其他華人社團舉辦記者招待會,要求加強社會治安,嚴厲打擊針對華人的犯罪活動。當局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從而制止了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華人社區的精誠團結維護了華僑華人的合法權益,在丹麥社會贏得了良好口碑。
2000年成立的旅丹華人工程師協會是丹麥新華人的代表,其會員大多是在丹工作的專業人士。隨著該協會的發展壯大,人員組成呈多元化趨勢,為此協會於2010年更名為旅丹華人專業人士協會。協會本著“溝通、合作、發展”的宗旨,為在丹學習工作的華人了解和融入丹麥社會, 更好地發揮在丹華人專業人士的群體優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溝通交流平台,同時也是中丹間人才引進、企業文化互通的重要門戶。
旅丹華人專業人士協會會長葉天順表示,丹麥政府對在丹華人專業人士越來越重視,他們希望留住更多人才。而中國政府吸引海外才智人士的力度也持續增強,該協會將繼續發揮其優勢,促進華僑華人融入丹麥社會,讓丹麥社會更加了解中國。 |